06 Mar 二尖瓣修复创新与挑战
Published by Nanyang Siang Pau
心脏病治疗新前沿
年众多心脏病治疗领域中, 二尖瓣修复的创新研究代表了当前心脏病治疗的前沿。 这项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 更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国家心脏中心 (IJN) 在二尖瓣修复方面的创新研究, 既展现了其在心脏病治疗上的领导地位, 也为公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 二尖瓣反流是心脏瓣膜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若未能及时治疗,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 近年来, 二尖瓣修复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微创手术的推广, 使得患 者能够在创伤较小、 恢复期较短的情况下, 获得有效治疗。心胸外科高级顾问拿督斯里阿扎里雅库教授强调, 相较于传统的瓣膜更换手术, 二尖瓣修复技术能够更有效地保留心脏原有功能。 修复术已经成为处理二尖瓣反流的首选治疗方法。 这一创新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还有效改善了其生活质量。阿扎里教授指出, 尽管人体通常能够发出健康问题的信号, 但某些心脏病 (如二尖瓣反流) 常常潜伏在体内, 症状初期非常微妙, 容易被 忽视。 二尖瓣反流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急促、 疲劳和心悸, 病 情进展缓慢的情况下, 患者往往不易察觉其病情严重性。 他提醒:“定期体检对于确保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如果出现极度疲劳、 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 者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
保留瓣膜心脏功能更好
二尖瓣反流是指二尖瓣无法完全关闭, 导致血液从左心室回流到左心房。 心脏的四个瓣膜如单向门, 确保血液流动顺畅。 当二尖瓣发生反流时, 血液会倒流到心房, 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弱, 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尽管风湿热等感染是二尖瓣反流的已知风险因素, 但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根据临床经验, 二尖瓣反流通常发生在 40 至 60 岁之间的人群中, 但也有年轻患者表现出类似症状。 因此, 定期筛查尤为重要, 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 应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传统的二尖瓣反流治疗方法通常涉及开胸 手术, 将故障瓣膜完全更换。 虽然这种方法有效, 但使用人工瓣膜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例如, 机械瓣膜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 而生物组织瓣膜则存在随时间失效的风险。阿扎里教授指出: “在可能的情况下, 我们更倾向于修复而非更换, 这意味着通过重建患者自身的瓣膜, 使其能正常工作。 瓣膜修复的优势在于保留自身瓣膜, 从而拥有更好的心脏功能。 ”他还引用了 《欧洲心胸外科协会》 发布的临床指南, 推荐将二尖瓣修复作为首选手术干预措施。
微创技术获巨大成功
阿扎里教授强调: “过去, 二尖瓣修复通常需要在开胸手术期间进行, 但随着医学的进步, 我们在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此类手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然, 这种选择的可行性会因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 素而有所不同。
微创治疗选择: 经导管夹合术
另一种微创治疗选择是经导管夹合术(MitraClip) 。 这是一种通过导管将二尖瓣开口缩小的技术, 旨在减少血液回流。 国家 心 脏 中 心 是 马 来 西 亚 首 家 引 入 MitraClip 技术的医疗机构, 早在 2011 年便成功实施该手术。 他表示: “我们中心的医生团队处理了大量复杂病例, 因此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我们相信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为每个患者的需求都是独特的。 我们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基于证据的治疗选择,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计划。